Search

【 從難聽到好聽 #1 】

大家好,我是丹泥 DannySun。
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 從難聽到好聽 #1 】

大家好,我是丹泥 DannySun。

前陣子我在 Youtube 自動播放的廣告裡,看到 球后 戴資穎 說了一句令我在意的話:

「我打羽毛球,是從輸開始的。」

明明我對運動什麼的沒什麼感覺,但我聽到這句,心臟還是跳了一下。

嗯廢話,心臟本來就會跳。

如果這句話換在我身上,我可能會改成:

「我唱歌,是從難聽開始的。」

喔真的,對,我是從難聽開始的,症狀也沒有很嚴重啦,但大概就是⋯

「音準永遠愛偏半音覺得是特色」、
「自以為台北Adele咬個字都風情萬種但其實含糊又做作」、
「氣音給的矯情卻自認很有感情」、
「每一句都硬要加一個滾喉音」⋯之類的。

哦好像有點嚴重,呵呵。

也許有人會問:「那為什麼你要這樣唱?」

啊我就不知道啊!!!
我開口就這樣啊!!!
啊啊啊啊啊啊啊!!!

⋯⋯

好啦,其實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,還牽扯到很多層面,以下提供其中一個面向,給大家參考一下。

我幾年前有寫過一篇文章,叫做「模仿與歌唱之間的關係」,大致上在講一個人的「歌唱能力」,其實會「被動」且「深刻」的被「模仿能力」所影響。

我上述所提到的「演唱習慣」,幾乎都是我所喜愛的歌手所擁有的特質,而我又天生愛模仿,耳朵又因為練樂器的關係,被磨煉得還算行,所以容易聽得見歌手們的各種演唱細節。

But,但是,しかし,無奈當年發聲程度嚴重不足,在聲音唱不大、音飆不高、共鳴度不足的情況下,衍伸出了很多讓聲音有「份量」的唱法,日積月累,就變形惹。

在我的理解中,學唱歌不單單是學「唱」,更重要的是,在學習如何「聽」,聽什麼。

很多學生被我刁的,不一定是唱出來的「聲音」,而是在還沒開口唱之前,各種「該聽的細節」,沒有好好「靜」下來聽。

👉某一句總是有幾顆音唱不準,又總是跟著歌手「一起唱」,沒認真以「分辨音高」的角度來聽,覺得唱個大概就好,轉音也都亂轉⋯⋯

於是你那一句總是唱不準。

👉怎麼唱都不符合編曲的「律動」,但歌手在唱的時候,就是不專心在「咬字」、「輕重音」、「轉音方式」等等細項去聆聽,還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去「一起唱」⋯⋯

於是你的歌曲起伏可能「太平」、「過大」,又或著「忽大忽小」。

👉一直迷信於「氣聲要多才是很有感情」、「就是要飆高音才是厲害」、「唱真音才厲害啊我不要唱假音」等等說法,養成了自己耳朵只聽「高潮」的習慣,而不在意那些「氣音比例少」、「中低音域」、「真假音轉換」的段落,歌手是如何處理的⋯⋯

於是你的唱法只剩下「每個字都虛到底的主歌」、「突然很大聲又大力的高音」、跟「永遠只有一種顏色的假音」。

為什麼我講成這樣?
喔,因為我就曾經是這樣啊。

🤷‍♂️

---

要怎麼練習?
其實很簡單的。

來,你先隨便打開一首歌,
慢歌最好,鎖定主歌,聽個三次。

對,主歌而已,聽三次而已,不要沒耐心。

你有聽見第一句的第一個字,歌手是怎麼唱的嗎?
你有聽見第二句跟第三句之間,歌手尾音的長度嗎?
你有聽見主歌段落結束之前,歌手最後幾個字是怎麼咬的嗎?

三次,試試看在這三次裡,聽到這些答案,

因為,

你聽的到什麼,你才能唱出什麼。

快去好好聽歌吧,下次見。

#已經咳了兩個星期了都不能練歌
#只好練練聽力打打廢文
#你看完了我也是佩服你
#大家保重身體啊

#從難聽到好聽
#DannySun
#聲音教練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| 歌唱指導教練 (Vocal Couch) | Singer | 歌唱教學、說話嗓音調整、配音、評審
View all posts